【活動花絮】MSC進階工作坊

2023-03-19

撰文者:台灣臨床正念學會 秘書長 陳冠儒心理師

在你的人生當中,「羞愧感」帶來的影響會是什麼呢?你又如何面對自己的羞愧感呢?

你是否習於照顧別人,卻對自己滿滿嚴厲批評呢?

2023年03月19日的早晨,延續了去年的MSC講座,台灣臨床正念學會再次邀請到劉益宏醫師,為大家帶來正念自我疼惜(Mindful Self-Compassion)的進階工作坊,更深入地討論「羞愧感」的內涵,以及如何以自我慈悲來因應羞愧感。

日常生活裡,羞愧感是一個極為常見,且破壞力極高的情緒。在這樣的體驗當中,人們往往被捲入自已的負面念頭,可能感受到自己很蠢、矮人一截、沒有價值、尷尬...等。

工作坊當中,劉醫師帶大家討論「健康/不健康的羞愧感」,同時也分享了羞愧感的背後潛藏著「自己的情緒不被肯認」,以及「人際關係可能破碎,自己可能不會被接納、被尊重、被愛」的想像,從而重新探討自我慈悲當中,包含的正念(mindfulness)、共通人性(common humanity)、自我友善(self-kindness)三大要素。

在理論的講述之外,劉益宏醫師也帶來自我慈悲的實作練習,除了讓學員體驗溫柔的觸碰之外,也以自我慈悲的冥想,引導大家感受到羞愧感背後,每個人共通的,想要被愛、被接納的需求,進而從孤立的狀態,邁向與他人的連結。

重要的是,練習自我慈悲並不是要刻意消除不好的感覺,只沉浸在正向的感受。自我慈悲的訓練,是協助我們洞見不完美,並與這份不完美相處,也在內心培育對自己的慈悲,進而讓這樣的慈悲能流向他人。

面對大家對於「慈悲」的既定印象,劉醫師也表示,除了陰性的內涵(溫暖、舒適)之外,也需要發展出陽性的內涵(堅定、激勵與界限)。如此,才能讓個體發展出更為全面的力量,面對世界帶來的各項考驗。

工作坊當中的討論,也激盪出許多的深刻思考,例如:「我們是如何在生活中不斷評價自己,從而累積成巨大的羞愧感?」、「在矯正署工作,面對許多成癮、觸法的人們,如何協助他們面對心中的罪惡、羞愧感?」、「正念可以如何融入慈悲的元素,相互搭配?」、「在華人的文化中,如何理解"慈悲"兩字?當我們以"慈悲"作為"compassion"的翻譯,兩者背後的文化底蘊,又有什麼樣的異同?」

感謝劉醫師帶領大家對「自我慈悲」、「羞愧感」進行豐富又多層次的討論,也感謝與會學員們熱情的參與,相信大家都能有許多的收穫,在生活中協助自己,也協助他人發展出健康、平衡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