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活動花絮】正念與澄心聚焦的對談論壇側記

撰文者:台灣臨床正念學會 理事 陳冠儒心理師
在這場專注於正念(Mindfulness)與澄心聚焦(Focusing)的對話論壇中,由台灣臨床正念學會的理事長洪敬倫醫師,以及國際澄心聚焦學會TIFI 澄心聚焦治療師,加惠諮商文教基金會的張卉湄心理師分享理論,並夥同鑽研正念治療的陳冠儒心理師,以及澄心聚焦治療的邱韻芝醫師,共同探討正念和澄心聚焦在臨床中的應用,並對兩者的異同進行剖析,尤其是在專注和自我覺察的提升方面。
澄心聚焦:深化身心感受的探索
張卉湄心理師提到,澄心聚焦是一種強調「深感」(Felt Sense)體驗的療法,它的核心在於引導個案深入探討身體的微妙感受,這些感受往往包含情緒、記憶或未被表達的情感。根據Gendlin的理論,澄心聚焦不僅僅是感受身體的存在,更是理解身體感覺背後的情感意涵。在治療過程中,澄心聚焦協助個案從身體的感覺出發,透過象徵化的方式將無形的內在經驗轉化為可被認知的語言,並引發情感和行為的轉變。
這一過程中,個案被引導去感受那些難以言喻的內在感覺,這些感覺往往來自未解的情緒或經歷。透過專注於這些「深感」,個案能夠逐步解開情感的結,並找到新的解決方式。澄心聚焦強調一種開放且接納的態度,讓個案能夠在不評價的情況下與自己的情感和身體感受建立聯繫。
澄心聚焦的操作過程包括了幾個關鍵步驟,從「騰出空間」來放鬆身心,進而進入「深感」的探索,最後透過「叩問」來深化對感受的理解。這種方法強調的是對自我經驗的全面覺察,並透過不斷的探索來促進情感的轉化和行為的改變。
正念:當下覺察的力量
洪敬倫醫師指出,正念源自於佛教的傳承,並已被廣泛應用於現代心理治療中,尤其是在正念減壓療法(MBSR)和正念認知療法(MBCT)等領域。正念的核心在於「專注當下」,這意味著無論是在情緒、身體還是思維層面,正念都要求我們全心全意地關注當下的經驗,並且以無評判的態度接納一切。
正念的訓練首先專注於提升自我覺察,特別是對身體感受和情緒的覺察。在正念練習當中,個案被引導將注意力集中於呼吸、身體掃描等練習,這有助於減少心智的散亂,提升情緒調節的能力。透過這種練習,個案能夠更清楚地察覺到當下的情緒和思維,並學會不再對其產生自動反應,而是以更開放和接納的態度來面對。
正念的最終目標是達到「當下即是」,這意味著個案能夠在不急於改變任何事情的情況下,深刻體驗當下的存在。這種覺察不僅能提升自我調節的能力,還能促進心理健康,尤其在情緒穩定、壓力管理和認知靈活性方面具有顯著效果。
澄心聚焦與正念的協同作用
在邱韻芝醫師,與陳冠儒心理師的治療片段分享中,可以看見澄心聚焦與正念治療的微妙異同。兩者都強調「專注」和「自我覺察」,但其操作焦點略有不同。澄心聚焦專注於身體感受和情感的深層探索,並通過象徵化和語言來釋放潛在的情感;而正念則專注於對當下經驗的無評判覺察,並且強調對情緒和思維的接納,慢慢培育對自己身心經驗的彈性態度。
透過兩者的臨床應用片段,也讓人深思:或許這兩者的結合,能夠提供一個更加全面的治療框架。在正念的培育當中,嘗試提供案主一個穩定的覺察基礎,使其在處理情感困難時,也能保持內在的平靜與清晰,由此,進一步在澄心聚焦的實踐當中,幫助個案深入挖掘潛在的情感和體驗,並且提供情感釋放的途徑;這樣的結合不僅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,也能促進情感的整合和行為的改變。
結語
這場正念與澄心聚焦的對話論壇,除了幫助與會者理解了兩者的理論基礎與操作方法之外,也為臨床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。不管是在處理個案的情感困擾,還是在增進自我覺察與內在平衡的過程中,正念與澄心聚焦的結合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。同時在討論當中,也涵蓋了對自我覺察、情感釋放及心理調整的深入探索,持續為心理治療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
錯過線上研討會了嗎?
加入學會之友,即可觀看課程影片,享有以下專屬權益:
學會之友權益 :
- 正念臨床實務線上研討會/座談會免費入場券
- TCSMBA 年會報名 8 折優惠
- TCSMBA 團體課程報名 8 折優惠
- 存取電子資料庫
費用 : 3,000 元 ( 從訂閱日起計365日 )